《惡魔刑事錄》雖然是比較「實體」,但也是屬於邪靈附身,還有一方面就是宗教題材免不了會扯到信不信,
沒在天主或基督教的環境中成長或許感受度會少一些。
《惡魔刑事錄》主角是警察,故事開始有點像是一般警罪犯罪電影的查案進行方式。
先接一個案件,沒特別想太多,但後續接了其他案件之後,開始發現當中似乎有關聯,才開始追這些線索…
所以單純想看警察辦案的觀眾,的確可以選《惡魔刑事錄》,只是後來開始牽扯到「超自然」現象,
無法完全用理性去解釋每一個點,特別是超自然的這些元素,都是編劇怎麼編我們就得接受的,沒有合理與否的問
題,是故堅持要很科學的觀眾到這裡可能就會較難接受了,不過這類觀眾應該不會選《惡魔刑事錄》才對?
大部份的查案過程,都是要去某個地方,如某人家的地下室,且都會是非常黑暗、有死角的地方,
靠手電筒或夜視鏡能看到的範圍有限,即使你都準備好一定會有東西突然要冒出來,
加上突其來的音效和瞬間出現在眼前不太溫和的畫面(比如恐怖的臉)免不了會讓人抖一下,屢試不爽。
這部電影你會很清楚知道何時不該拿起飲料來喝,因為可能會灑出來,且當你這麼猜測時,的確就會發生。
不一定真的是很恐怖的東西,只是因為那個情境之下,風吹草動都會讓人毛毛的。
這裡就可以來個小區分:如果你是那種被突然的聲響嚇一跳,結果發現只是無辜的小動物跳出來,知道被騙的瞬間會
罵髒話的觀眾,因為覺得自己「被騙」就已經是種抽離電影的情況了,認為這是故意嚇觀眾的「手法」時,
下意識就是把電影當電影,自己當觀眾了。
這樣的情況就會比較難繼續享受《惡魔刑事錄》。
反之,若被嚇了之後發現只是小動物,不會怪導演,只覺得是自己很投入,
在那個環境下本來就會神經緊繃到風聲鶴唳,那就沒問題,整部戲應該就能這樣順順的繼續緊繃下去。
片中製造恐怖的方式,相當多都是用「黑暗中看不見」為基礎的,另一個就是搭上一些聲響
(比如一個人睡覺,就有刮地板的聲音),對於恐怖迷來說,這些可能只是家常便飯?
這樣多少會減低恐怖感,因為我也知道神父會驅魔,那只要他進行驅魔,魔就會被驅。
若是職業恐怖迷,此時應該已經在談笑風聲了?
所以相對於專門為了被嚇而來看電影的觀眾,我倒覺得《惡魔刑事錄》比較適合想看公警察辦案電影且又能接受靈異
現象的觀眾,因為《惡魔刑事錄》並不單單是恐怖片而已,除了犯罪的這個部份以外,也還有一點工作與家庭之間的
掙扎,以及主角艾瑞克巴納〔Eric Bana〕自己內心的黑暗面。雖然著墨不多,但至少有貫穿全片,我們可以看到這個
主角在工作上總是因為他對犯罪異常敏銳的「直覺」而讓他看見許多人間醜惡的事情,也看得到他嫉惡如仇的那種忿
怒,以及他如何迷失在這自認為的正義當中。《惡魔刑事錄》沒有非常用力強調這些(但也沒忽略),不過這反而是
我個人最喜歡的部份,不論故事合理不合理,不論是否神父的赦免有強大的影響,不論是否信神,至少,
在認清邪惡的同時,他也去面對了自己曾在逃避的罪惡感。
也就是說,有人在看《惡魔刑事錄》看到的是,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,
總是看見別人所犯下的錯而認為自己在行使正義的人,或許只是在用這種方式免於面對自我。
可是唯有在勇於接受自己的缺陷,才能得到不被情緒操縱的平靜,才能不受惡魔的影響。
我很喜歡片中的一句話,
聖人並非道德典範,而是願意給出生命者。沒有人是完美不犯錯的,但後續如何做才真正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。
居然有"一個人"自己來看這種恐怖片在大家在退場的時候我
瞄到他我覺得還滿恐怖的(那時間點是惡魔刑事錄最後一場)
可是何居然比我還怕=='出了電影院要去廁所還說叫我在門口等陪他....我就說當然當然是在門口等又不可能在裡面等你@@
旁邊的女生就小小噗滋一聲被我看到